
脈動上海,“秒懂”中國
視頻加載中…

脈動上海,“秒懂”中國
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就像一個健康的身體,心臟強壯,動脈通暢,毛細血管豐富。上海是觀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窗口。在新時代和新征程中,上海提出勇敢成為中國現代化的先鋒。人流、物流、資本流、數據流…要素流就像脈動,上海的脈動反映了中國的脈搏。上海每一秒都會發生怎樣的脈動?而這樣的脈動,能讓你“秒懂”中國嗎?
俯瞰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城(3月3日)。新華社每日電訊記者方哲拍攝
一秒鐘的“含金量”
據最新統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銀行間市場平均1秒交易量超過1億元。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大樓位于上海外灘。新華社發布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受權發布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海銀行間銀行間拆遷利率等,服務于全球4300多家金融機構和3.9萬多家資產管理產品,覆蓋1000多家海外機構,已成為服務六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平臺。2022年,銀行間市場營業額突破2100萬億元,上海金融要素市場份額穩定在700元%左右。
這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位于上海浦東張江高新技術園區。新華社發展
數字背后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不斷增長。上海已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最完善、金融產品最豐富的城市之一。數據顯示,目前上海有1700多家持牌金融機構,其中外資金融機構占30%%國際貿易合同中出現了一系列“上海價格”,包括“上海金”、“上海油”、“上海膠”,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考。
開放一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背景。近年來,隨著試點項目的加快,上海金融開放迅速穩定,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第一批”和“第一批”不斷聚集。僅在資產管理領域,就有50多家國際知名資產管理機構聚集在陸家嘴金融城,成為參與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董事屠光紹認為,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經歷了兩個階段,成功完成了1992年作為國家戰略提出的1.0版和2009年國務院19號文件2.0版的戰略部署,現已進入3.0階段,高水平開放將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的核心動力。
3月13日,乘客在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徐家匯站行走。新華社每日電訊記者丁汀攝
一秒鐘的“活力值”
穿越城市的地鐵是城市“活力值”的象征。在上海,平均每秒約有340人乘坐地鐵,平均每秒約有100人乘坐地鐵。
上海地鐵被認為是城市的“第二空間”,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增強經濟活力、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目前,上海地鐵運營線路20條,全網運營里程831公里,網絡規模領先世界。上海地鐵正以上海的速度和質量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和活力。
活力和活力也來自綠色和低碳。2023年,上海計劃新建1000多公頃綠地,平均每秒新增0.317平方米。
2023年元旦,上海首批環城生態公園建成開放。圖為位于上海市寶山區外環線旁的豐翔智秀公園。新華社每日電訊記者王翔
在外環線上,環城綠帶內外分別連接楔形綠地和生態間隔帶,向環城公園跳躍;進一步擴大公共生態空間,通過綠道網絡通往河流和大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上海人均公園的綠地面積已經從“一雙鞋”增加到“一個房間”,超過了東京、大阪等城市。
“十四五”結束時,上海將實現5-10分鐘的綠色外出,15分鐘的自行車,30分鐘的大型公園,為市民和游客帶來“生態綠洲無處不在,公園城市讓你旅行”的體驗。
活力和活力不僅來自線下流動,也來自線上“奔跑”。“奔跑”是數據,方便民生。
2月10日,市民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辦證大廳等待辦理證件。新華社每日電訊記者方哲攝
在上海,“讓企業和群眾像網上購物一樣簡單”不是口號。在線材料系統預填、人工智能預審、許可證自動獲取、中國聯通長三角多個城市的底層數據。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申請”應用程序不僅變得越來越智能,而且變得越來越溫暖。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一網通辦”平臺已接入3600個政府服務項目,共收集1.87億張電子許可證,總服務人數超過567.9億,累計服務人數超過3.07億。
據統計,上海“隨申請”App平均每秒服務200人,“隨申請”App月活躍用戶數超過2000萬。
元宵節前,上海豫園人潮洶涌,熱鬧非凡(2月3日拍攝)。新華社每日電訊記者劉穎
一秒鐘的“熱度表”
開門迎客,享受“魔都”,今年春節上海旅游迎來了“良好的開端”。據統計,在春節假期的7天內,上海接待了1000多萬游客,實現了166.40億元的旅游收入。平均每秒約有17名游客在上海體驗“魔都”。展覽和表演等文化活動支持了假日旅游的“半邊天”。
上海一直是中國最活躍的旅游目的地和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自今年年初以來,世紀公園周末接待游客數量創下十年新高;許多商業旅游酒店的出租率超過90家%;前往泰國、阿聯酋等地的出境旅游團隊陸續出發,國際港口人來人往,出入境旅游呈現“暖春”氣象。
人們在以櫻花為特色的顧村公園拍照(3月8日)。新華社每日電訊記者王翔
在旅游和消費領域,一站式多層次服務、豐富的產品供應和創新平臺提升了市場知名度。
2022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4萬億元,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新增1073家門店,數量和質量繼續保持國內城市領先地位。
今年,上海將繼續努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精心組織“五購物節”,繼續擴大全球新產品季,加快培育新消費,挖掘擴大首發經濟、品牌經濟、夜間經濟、現場經濟,聚集全球消費資源,創新消費場景,實現“全球購買、零時差”。
市場的“熱度”提高了經濟的“密度”。根據2023年最新統計,上海恒隆廣場連續兩年稅收超過100億元,每秒稅收近400元。
圖為上海恒隆廣場(2022年10月)。新華社發布
這座建筑位于靜安區,總建筑面積超過27萬平方米,是各種人才和資本資源的集聚地。“上下樓”變成了“上下游”,建筑經濟形成了“內生良性循環”。從龍頭企業開始,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入恒隆廣場,使建筑成為垂直的“產業聯盟”。
“魔法之都”圖片,一幀一幀的開發圖片。流動數據可以讓你“了解”上海高質量的發展道路和中國現代化的偉大進程。
編輯:鄭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