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還含有鋇鹽、氯化物、鎂、鉛、砷、鋅、硫酸鹽等雜質。食鹽是指來源不同的海鹽、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國家規定井鹽和礦鹽的氯化鈉含量不得低于95%。
鹽主要來自海水蒸發和鹽礦開采,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g~5g。由于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實際食鹽的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別,我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食鹽10g~15g。
鹽的種類
原鹽
利用自然條件曬制,結構緊密,色澤灰白,純度約為94%的顆粒,此鹽多用于腌制咸菜和魚、肉等。
精鹽
以原鹽為原料,采用化鹽鹵水凈化,真空蒸發、脫水、干燥等工藝,色潔白,呈粉末狀,氯化鈉含量在99.6%以上,適合于烹飪調味。
中國古人調味,先要用鹽和梅,故《尚書》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五味之中,咸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也列為第一。今中國人食用之鹽,沿海多用海鹽,西北多用池鹽,西南多用井鹽。海鹽中,淮鹽為上;池鹽中,乃河東鹽居首;井鹽中,自貢鹽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