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4年,華盛頓奉命前往俄亥俄谷地攻擊法國人。在一次戰斗中,華盛頓率領軍隊伏擊了敵軍的一個偵察隊,并殺死了對方的指揮官。
接著華盛頓也在俄亥俄谷地建立了一座堡壘。但在不久后便被攻陷,華盛頓被迫投降。為了獲得自由,華盛頓承諾會離開俄亥俄谷地,隨后被法軍釋放。
1758年,他跟隨英軍遠征,并成功地趕走了法軍。經過英法戰爭的洗禮,華盛頓掌握了軍事經驗的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威望。為他后來統率大陸軍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759年,華盛頓感覺在軍中已升遷無望,于是便辭去了軍職。隨后與一名頗有錢財的寡婦組建了家庭,過起了奴隸主的生活。隨著華盛頓的努力經營,他迅速成為了當地的首富。
由于華盛頓以往的傳奇經歷,被推選為了弗吉尼亞當地的議員。華盛頓極力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希望能夠實現民族獨立。
1776年,華盛頓作為弗吉尼亞州的代表參加了第二屆大陸會議,他身穿軍服出席,彰顯了希望帶領弗吉尼亞民兵參戰的意愿。
為了確保南北兩方的殖民地組成大陸軍團,有人推薦南方殖民地擔任總指揮官,而華盛頓無疑是最佳人選。
由于華盛頓的個人威望、軍事才能和優良品質征服了參會的所有人,于是在大會選舉中,華盛頓以全票通過的成績當上了全殖民地軍隊的總指揮官。
1776年,華盛頓率領部隊包圍了波士頓,經過一個多月的斡旋,缺兵少糧的英軍被迫撤出了波士頓。華盛頓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順利攻占了波士頓。隨后,華盛頓率領軍隊向紐約市進發,但是卻遭到了英軍的瘋狂反撲,幾乎全軍覆滅。
攜勝利之勢的英軍對華盛頓窮追不舍,使得華盛頓率領的軍隊節節敗退,最終不得已撤離了新澤西州,此時美國的未來已命懸一線。
面對人數眾多的英軍,華盛頓意識到不能和英軍正面硬剛。于是便改變戰術,選擇用出其不意的奇襲策略。
于是,華盛頓率軍多次奇襲英軍,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陣營的軍隊士氣。
1777年,在經歷了布蘭迪萬河戰役慘敗和日耳曼敦戰役失敗之后,華盛頓率領軍隊不得不龜縮在了環境惡劣的福吉谷。
1778年2月,華盛頓啟用施托伊本來訓練軍隊,施托伊本曾是一名曾服役于普魯士軍參謀部的軍官。
在施托伊本的訓練下,華盛頓的軍隊戰斗力大增。戰斗力已經可以和英軍一較高下。
1778年6月,在蒙茅斯戰役中,華盛頓率軍與英軍再度交手,結果雙方戰斗平分秋色,誰也奈何不了誰。
此時的英軍也意識到已經無法摧毀這個新國家了。法國也看到了美國的實力,于是宣布正式與美國結盟。
1781年,美軍和法國軍隊一同把英國軍隊包圍在了約克鎮,經過激烈的戰斗,最終迫使英軍投降。
這場戰役即約克鎮大捷成了獨立戰爭最后一場主要的戰斗。
1783年,隨著《巴黎條約》的簽署,英國承認了美國的獨立。1787年,華盛頓主持了美國制憲會議。會議上頒布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1789年,華盛頓被推選為美國首任總統,并在1793年獲得連任。任期內,他建立和完善了民主法制,組織了聯邦政府,頒布了司法條例,成立了聯邦最高法院,創立了國家銀行等一系列政策。
1797年3月,在兩屆任期結束后,華盛頓自愿地放棄權力,不再參與第三任選舉。
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在喉頭炎和肺炎的折磨下不治身亡。
華盛頓是一位德才兼備的政治家。在他的帶領下,美國擺脫了殖民統治,成為了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
同時,他又不貪戀權力,在連任兩屆總統后主動讓賢,為后人樹立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