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蕭墻,我們常說影壁、照壁,我們在農村現在也常見,一進院門就可見這堵墻,繞過這墻才可到上房去。很明顯,這墻就是用來遮擋別人視線的,讓你一眼看不到別人家,外財不露,所以說蕭墻也是傳統建筑上的一個很有民族特色的形式。有人會問,為何要在大門內外建一堵墻呢?
過去古人認為,住宅中常有鬼魂到訪,什么鬼都有,要是孤魂野鬼,還可以能把災難帶進來。因此,人們就在進門處修一堵墻,讓鬼來時一看見墻的影子,就嚇跑了。
其實,蕭墻真正的作用是擋住外人的視線,保護自己家的隱私。
說起蕭墻,民間流傳著一個小故事:
傳說,以前有一個泥巴匠叫王得財,他不僅技術超群的,而且也很孝順。每逢當地人家蓋房子,一般都要找他。
一次,他到姓趙的一戶人家蓋房子,吃飯時他發現,雖然每次都有雞鴨魚肉,但從沒見過雞腿。王得財想,這家真小氣, 只用雞骨頭讓自己吃,把肉多的都留下自己吃。
于是,他就想教訓一下這家人。 在蓋房時,他就在脊縫里放個手推小車的泥巴人,目的是讓這家人以后受窮。可他做夢也不想到,房子收工時,這家主人家不但給了他不少工錢,同時捧出一個瓷壇,里面是腌制好雞腿,說讓他捎回家去孝敬父母。
原來,這家主人是用心這些雞腿留下來的。王得財真是后悔不已,怎么辦?還不能在主人的面前把那個小泥人取出來,他靈機一動,就用剩余的磚在這家的大門和二門之間壘了一面墻,因為這樣,那個小泥車就出不了大門了,這家就破財不了。
由于這面墻壘得不僅很漂亮,還能遮擋門戶,當地人見了就開始模仿起來,慢慢地,家家戶戶就都修起了影壁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