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被秦王擊傷
見大勢已去,荊軻還不忘吹牛逼說:“大事之所以沒能成功,是因為我想活捉你。”唉!一個不學無術的宵小之輩憑自己的油嘴滑舌就想改變趨勢,怎么能擔當此重任呢!
當本事撐不起理想時,我看還是先沉淀自己,先讓自己變得強大再說吧!
由于太子丹以私利而刺殺秦王,擊怒秦王,秦王命令王翦去攻打燕國,燕王喜和太子丹退守遼東。代王嘉給燕王喜寫信說:
“秦軍之所以追擊燕軍特別緊急,是因為太子丹派人刺殺秦王的緣故。如果你現在殺掉太子丹,把人頭獻給秦王,一定會得到秦王寬恕。”
燕王派使者殺了太子丹。五年后,秦滅了燕國,俘虜了燕王喜。
圖窮匕見,其實是理屈詞窮
曾經給荊軻賭博的魯句踐聽說了荊軻刺秦王的事以后說道:“這個人不講究劍術,還去裝大尾巴狼,真是自不量力啊!”
《周易系辭下》中說: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孔子說,一個人的德行淺薄卻占據高位,智慧有限卻自作聰明地謀劃大事,能力不足卻自不量力地承擔重任,這三種情況沒有不達到災禍的。
《易經》鼎卦九四爻辭上說:“鼎足折斷,傾覆了公爵的美食,象征著傾覆家園,身遭刑辱,這是非常兇害的。”
太子丹和荊軻難道不是這種情況嗎?太子丹以為秦王不尊重自己,就要去報復,荊軻學藝不精就想去逞能,以至于得到了非常的災禍,這都是自己感召而來的。
能統一天下的秦始皇是有本事的
荊軻被秦王殺害后,棄尸于野外。他的朋友高漸離冒著生命危險,把尸體葬在了梁山地區,選擇了一前有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諸峰環抱的風水寶地。
因荊軻被秦王所殺,心懷悲憤,所以經常在此地顯靈。當地人給他建了個廟宇來祭祀他,以求福利。
話說,當時的楚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有這么兩位異性兄弟,千里迢迢前去投靠歸屬。一個叫左伯桃,一個叫羊角哀,這兩人都有濟世之才,安邦之策。
兩人冒著嚴寒,晝行夜宿,在經過一片山地時遇上大雪,當時兩人帶的干糧基本吃完,身上穿的又單薄,左伯桃為了成全自己的兄弟,就把衣服和干糧都給了羊角哀,自己鉆進樹洞甘愿身死。
讀書是為了出仕
羊角哀來到楚國,獻上富國強兵十策 ,楚元王大喜,設御宴相待,拜為中大夫,賜黃金百兩,彩鍛百匹。角哀痛哭流涕拜謝。又把左伯桃脫衣并糧之事一一奏知,元王聽了,為之感傷。
角哀請求前去安葬伯桃。元王遂追贈伯桃為中大夫,后賜葬資,并派人跟隨角哀一同前去安葬伯桃。
角哀辭別元王,徑直奔梁山地區找到伯桃在枯桑樹洞藏身之處。尋一風水寶地安葬了伯桃。又給他修了享堂,塑了像,立了華表。
入夜,角哀燃燈獨坐,忽然一陣風吹來。角哀見一人于燈影中,細看乃是伯桃也。
角哀驚道:“兄陰靈前來,必有事故。”
伯桃說:“感賢弟奏請厚葬,雖然這里是風水寶地。但墳墓與荊軻墓相連,此人在世時,為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漸離把他葬在此處。
這荊軻神極威猛,每夜仗劍來罵:‘汝是凍死餓殺的人,安敢建墳居于我的上方,奪我風水?若不遷移,吾將讓人掘墓取尸,擲于野外!’有此危難,特來告訴賢弟,望改葬他處,以免此禍。
荊軻死了還作威作福
角哀再欲問他,忽然風起,伯桃不見。角哀在享堂中幡然覺醒,乃是一夢。
天明,伯桃找此處老鄉問,果然在松陰中有荊軻墓。角哀說:“此人刺秦王不中被殺,緣何有墳于此?”
那鄉間老人說:“高漸離是這里的人,知荊軻被害,棄尸于野外,因佩服其義,乃把尸體盜來葬在此處,因經常顯靈。當地人給他建了個廟來祭祀他,以求福利。”
角哀聽了老鄉的話,遂信夢中之事是真的,讓人領著來到荊軻廟,指著神像罵道:
“你乃是燕幫的一匹夫,受燕太子奉養,名妓重寶,盡情享用。不思良策以負重托,喪身誤國,卻來此處驚惑鄉民,而求祭祀!
活著沒有立功,死后還要享受人間的祭祀
我兄左伯桃,當代名儒,仁義廉潔之士,你怎么敢逼他?要是再這樣,我就把你的廟毀了,把你的墳挖了,以絕你的根本!”
角哀罵完了,又到伯桃墳墓前禱祝說:“要是荊軻今晚再來,兄當說給我。”
是夜,果見伯桃又來哭訴告曰:“感謝賢弟如此,奈何荊軻從人極多,都是本地人所獻。賢弟可束草為人,以彩為衣,各執刀槍器械,以火焚之墓前。”
角哀依次辦理,又祝禱曰:“如其無事,亦望回報。”
是夜聞風雨之聲,如兩軍交戰。角哀伯桃奔走而來,說道:“弟所焚之人,不得其用。荊軻又有高漸離相助,不久我尸必出墓。望賢弟早與遷移他處,免受此禍。”
不知道陰間的事是不是真的?
角哀說:“此人安敢如此欺凌我兄!弟當力助以戰。”伯桃說:“弟是陽人,我乃陰鬼。塵世相隔,焉能戰陰鬼?”
角哀說:“兄且去,弟自有辦法。”
角哀回到享堂,給楚王上一道表章,說:“昔日伯桃與臣干糧衣服,因此才得以茍活,遇見圣主。蒙贈金賜爵,平生足矣,容臣后世盡心再報。”
然后把表章與從者,說:“吾兄被荊軻所逼,死不安生。我決定死為泉下之鬼,力助吾兄戰此強魂。我死后,汝等可將我尸葬于此墓的右側,與我兄生死共處,以報當日賜糧贈衣活命之義。”
說罷,伯桃拔出佩劍,自刎而死。從者救之不及,于是,按照伯桃吩咐,埋于伯桃墓側。
是夜二更,風雨大作,雷電交加 喊殺之聲聞數十里。清晨附近百姓前來觀看,見荊軻墓上,震裂如發,白骨散于墓前,墓邊松柏連根拔起。廟中起火,燒做白地。
百姓們都往羊角哀、左伯桃墓前,焚香展拜。從者返回楚國,將此事上奏楚王。楚王感其義重,差官前往墓前建廟,加封上大夫,敕賜廟匾曰:“忠義之祠”,并立碑以記其事。
自古忠義被人們尊敬
后人有詩贊曰:
古來仁義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間。
二士廟前秋日凈,英魂常伴月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