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1日消息,昨日,由人民網與微眾銀行共同打造的普惠金融展示中心正式揭幕。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表示,“目前微眾銀行平均每日金融交易筆數已超過5個億,峰值超過8個億,已經與國內大銀行處于同一級別。”
最近火爆全網的如ChatGPT這類的AIGC技術,會對金融行業產生哪些影響?馬智濤向網易科技表示,微眾銀行對于ChatGPT為代表的AIGC技術非常關注。“AIGC背后涉及到很多技術,其實在金融行業已經投入應用當中,比如其中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我們的客服機器人已在使用,當然沒有像ChatGPT這么聰明,但背后很多原理類似。”
對于AIGC技術在金融行業未來的想象力,馬智濤提到,“金融行業往往會涉及量級比較大并缺乏結構性的數據,這方面ChatGPT這類技術有很大機會去進行分析,甚至挖掘一些對業務有幫助的信息輔助我們決策,這個方向我們后面會持續研究。”
但馬智濤也強調,ChatGPT的核心是它有一套算法模型,基于輸入的數據,或者它能夠在網絡采集到的數據,去形成一些總結,但這個前提是需要基于真實的數據,如果它的數據不真實,就會產生誤導,也會產生一些偏見。
在他看來,ChatGPT的特性是一個好學生,能夠幫人類去做很多助理類的工作。“包括生成一些報告,我覺得可能未來像這類比較機械的工作,能夠通過ChatGPT來去把它變得效率更高,但一些重要的決策,目前來看還是得靠人。”
談及今年微眾銀行數字化發展策略,馬智濤表示,“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在強調降本增效,怎么通過一些技術的深挖進一步把成本再降下來,這是我們一直不變的一個主題。”
尤其是存儲技術,將成為微眾銀行今年重點突破方向。“數據對于我們很重要,其實很多數據保存下來卻不見得被有效利用,但這些數據占用的空間都是成本。因此我們在這方面一直在做很多技術研究,希望再進一步優化存儲技術。”
微眾銀行科技創新產品部負責人姚輝亞表示,這幾年大家都認識到了數字化的必要性,所以我們也判斷未來深度數字化時代可能會到來,作為一家數字銀行,要更有緊迫感。“今年微眾銀行內部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前臺、中臺、后臺怎么能更深度的數字化,怎么把所有的內部數據作為資產,怎么去管理好這些數據資產的價值,怎么樣去降低成本。”
他透露,微眾銀行這幾年科技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怎么去應對未來這種深度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我們作為一家數字銀行,要去持續探索,保持競爭優勢。”(一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