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多數人就業是屬于城鎮私營單位就業的。比如說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最新年我國城鎮就業人數為4627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數為17039.1萬人,也就是說還有29232萬人在私營單位就業的。最新年我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社會平均工資是62884元,平均每月5240.33元。
按照統計數據,最新年我國鄉村就業人員數量也是高達28793萬人,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農民工。根據最新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去年的農民工月均工資為4432元。
另外,工資統計主要是統計法人單位的就業人員,而個體就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不在統計范圍之內,這些人員相對來說工資收入更低的。
第二個,到手工資還是應發工資的誤區。
很多人是把每月到手的工資,跟相應的月平均工資來比較的。實際上,按照國家統計局工資統計的口徑,有關工資是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各項工資加起來之后,是應發工資,屬于稅前工資。
別看很多人每月工資也就是三四千元,算上年終獎,算上扣掉的社保公積金,實際上他們的月均工資也能超過5000元的。
第三個,平均數和中位數的誤區。
綜合前面所說的各種因素,實際上還是有大多數人的工資水平達不到平均工資。因為確確實實很多人的工資水平是被“平均”了。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工資都是有下限的,也就是各地的最低工資水平,一般都能達到1500~2000元以上。但是工資高的,卻沒有上限。一個年薪百萬的高級管理人員,能夠把10個最低工資的職工平均到工資過萬。
從統計學角度講,平均數始終是高于中位數的。比如說我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新年平均數為35128元,但是中位數只有29975元,相差5000多元,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5.3%。
總體來說,確確實實我們不能簡單的把我們的月工資收入跟國家公布的平均工資相比。每一個職工的工資收入水平,還是要跟所處的企業性質、所處行業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的。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工資,可以向工資水平較高的行業去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