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自幼聰慧,再加上母親阿巴亥晉升為大福晉,多爾袞和他的兄弟阿濟格、多鐸等地位上升。1620年,努爾哈赤廢黜了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于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
1628年,16歲的多爾袞隨兄長皇太極進軍察哈爾部,破敵人于敖穆楞。也因此,多爾袞因功被賜予“墨爾根戴青”,也就是聰明的統帥的稱號,一躍成為正白旗旗主。
而讓多爾袞深受皇太極器重,并且在皇太極死后被推到皇帝和攝政這十字路口的,就是在1635年獻出玉璽一事。當年九月,多爾袞率軍征伐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殘部。他臨之以威、施之以謀,導致林丹汗余部不戰而降,并得到了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有天命所歸之意,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正統地位。也正因為如此,多爾袞將玉璽獻給皇太極后,皇太極極受大家的擁戴,登上了大清的皇帝寶座,而多爾袞也進一步得到了皇太極的重用。
在之后的日子里,多爾袞南征北戰,參與了丙子之役,攻克江華島,于松錦之戰中打通關寧錦防線,使得明朝再也沒有能力組織起對清軍的有效反擊。多年的統轄和征戰,多爾袞鍛煉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和軍事能力,奠定了他在清軍中的重要地位,為他后來的攝政準備了條件。
皇太極死后,多爾袞以輔政王的身份擁立福臨為帝。1644年,多爾袞被拜為大將軍,統軍南下,入主中原。定鼎燕京后,多爾袞權勢煊赫,不僅實權在握,排場也和皇帝看齊,其儼然如皇帝一般。
在赫赫權勢之下,多爾袞開始驕縱,任人唯親,任意罷免和提升官員,特別是“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也正因為如此,多爾袞樹立了很多政敵。
1650年11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在狩獵時不幸墜馬跌傷,最后意外身亡,年僅39歲。順治帝得知多爾袞去世后,追封他為清成宗。但不久,多爾袞生前的政敵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罪狀多達14條。直到一百年后,乾隆才為多爾袞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