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者稱「要提防日美合謀對付中國,日本當前既有沖動更有行動」,如何解讀?
作為2023年七國集團(G7)的輪值主席國,日本新年伊始便開始了密集外交行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期連續訪問法國、英國、意大利和加拿大,堪稱重頭戲的訪美行程更是引人關注。 無論是因為老家廣島今年將舉行G7領導人峰會,還是為了提振自己低迷的支持率,岸田都十分看重這次外訪。從事后結果來看,他也“收獲頗豐”。在歐洲,日英簽署了允許兩國互相駐軍的重磅防務協議;而在美國,拿著去年年底新修訂的防衛三文書,岸田獲得了拜登的“表揚”。 岸田文雄13日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演講時,自夸自己的歷史定位,將修訂防衛三文書視作“繼吉田茂締結日美同盟、岸信介修改同盟條約、安倍晉三推動‘和平安全法制’之后對于強化日美同盟而言歷史上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然而,無論是日英的防務協議,還是新修訂的防衛三文書,其內容都給地區和平與穩定帶來威脅,特別是“劍指中國”的意味非常濃厚。事實上,日本近期已經流露出想要大踏步軍事松綁的企圖,日美兩國也正在軍事層面頻繁勾連。 岸田此時連訪G7國家有何用意?首次訪美的最大目的是什么?在日本這一輪大踏步軍事松綁動作中,究竟是美國的授意指揮,還是日本的趁勢而為?除了軍事層面,日本是否會效仿美國在經濟領域對華設限并加大脫鉤?在日本一邊強調要“增進政治互信”,一邊又實際上“破壞政治互信”的情況下,中日關系未來發展走向將何去何從?提防日美合謀對付中國,“日本當前既有沖動更有行動”